伊甸王朝至善堂药食讲堂之牛膝-潍坊至善堂医馆

至善堂药食讲堂之牛膝-潍坊至善堂医馆

导言:牛膝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,但当时书中并未将牛膝分怀、川牛膝。明清之后始分为云牛膝、怀牛膝、土牛膝、麻牛膝、川牛膝等多个品种。现代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将牛膝分为怀、川牛膝两种。
怀牛膝与川牛膝
怀牛膝与川牛膝,二者不仅产地不同,植物的种类也不同。怀牛膝别名“牛膝”“淮牛膝”,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BI.的干燥根,主产于河南怀庆者为道地药材,故名怀牛膝。而川牛膝则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Kuan的干燥根,主产于四川,因称川牛膝,习惯认为四川天全县产者最佳,故又有“天全牛膝”之称。
牛膝能补能行,临床应用广泛,目前多认为怀牛膝与川牛膝均可逐瘀,治血滞月经不调、痛经、经闭、关节痹痛及跌打损伤,又均能利尿通淋,引经血下行,治小便不利、淋浊涩痛、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牙龈肿痛、口舌生疮及头痛眩晕等。区别是怀牛膝多制用,长于补肝肾、强筋骨;而川牛膝多生用,善逐瘀通经,通利关节,凡是风湿痹痛,无论寒热都可选用。1怀牛膝
历代文献对于怀牛膝的功效与应用有很多记载,伊甸王朝梁代陶弘景所著《名医别录》记怀牛膝“健腰膝,壮筋脉。”《本草纲目》:“治久疟寒热,五淋尿血,茎中痛,下痢,喉痹,口疮,齿痛,痈肿恶疮,伤折。”
怀牛膝多煎汤内服,治风湿寒痹、腰痛少力,常与桂心、山茱萸、木瓜、五加皮等配伍;治筋脉掣痛、手足麻木,常与天麻、杜仲、羌活、独活等配伍;治结石症常与当归、鸡内金、瞿麦、通草、金钱草、滑石、海金沙等配伍;降低血压,常与生赭石、生石决明等配伍;治妇人经闭、产后恶阻,常与当归、川芎、红花等配伍。常用量为9~15克,亦可浸酒、熬膏或入丸、散,外用捣敷。
怀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.
牛膝《神农本草经》
【来源】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。主产于河南、山东等地。通常在冬季采挖,晒干。
【异名】牛膝、淮牛膝。
【性味】其性平,味甘、苦、酸。
【归经】归肝、肾经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补肝肾,强筋骨,逐瘀通经,利尿通淋,引血下行。主治腰膝酸软、筋骨无力、淋证、经闭、痛经、经行腹痛、头痛、眩晕、牙痛、口疮、吐血、衄血、水肿等。
【适用人群】现代研究证实,本品具有抗生育、抗早孕、降压、抗凝、止痛等作用。临床上主要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、乳糜尿、急性鼻出血等疾病。
【注意事项】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。中气下陷、脾虚泄泻、多梦遗精者慎服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或浸酒,9 ~ 15 克。在药膳、保健食品的制作时,可选用煮、烧、炖等烹饪技法。
2川牛膝
对于川牛膝的功效与应用,宋代《直指方》记载:“小便淋痛,或尿血,或沙石胀痛,可用川牛膝。”清代杨时泰《本草述钩元》记载:“川牛膝所禀厚,故肥而长,主补精髓。川牛膝粗而黄者能生精。”
川牛膝常与当归、赤芍、桃仁、红花等配伍,治疗妇女经闭;与羌活、桂枝、苍术、秦艽、防风等配伍,治疗风湿关节痛;与当归、瞿麦、木通、滑石、冬葵子等配伍,治疗产妇胞衣不下或胎死腹中。川牛膝与诸药配伍煎汤内服常用量为4.5~9克,或浸酒、入丸散。临床常用于寒湿腰腿骨痛,足痿筋挛,妇女经闭及癥瘕,淋病,尿血等。
川牛膝CyathulaofficinalisKuan
川牛膝《本草正义》
【来源】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根。
【异名】甜川牛膝、白牛膝、大牛膝。
【性味】其性平,味甘、微苦。
【归经】归肝、肾经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逐瘀通经,通利关节,利尿通淋。主治经闭癥瘕、胞衣不下、跌扑损伤、风湿痹痛、足痿筋挛、尿血血淋等。
【适用人群】现代研究证实,本品具有兴奋子宫平滑肌、降血压、利尿、降血脂、降血糖、抗感染、镇痛等作用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、乳糜尿、急性鼻翅等疾病。
【注意事项】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6 ~ 15 克。在药膳、保健食品制作时,可选用煮、炖、烧、卤等烹饪技法。
食膳与实际应用
怀牛膝擅长于补肝肾,强筋骨,因此药膳时使用的也多为怀牛膝。
怀牛膝食疗
肩关节周围炎
肝肾亏虚

【临床表现】
气血两虚,肩痛绵绵,遇劳加重,气短懒言,四肢乏力,不胜劳倦,头晕眼花,肩部肌肉萎缩,舌淡,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。
【食疗药膳】
肩痛药酒:生黄花30 克,枸杞子15 克,怀牛膝12 克,秦艽9 克王俪桥,片姜黄9 克,威灵仙9 克,桑寄生9 克,海桐皮12 克,川桂枝9 克,甘草6 克,沙参9 克,独活6克,茯苓9 克,防风6 克,杜仲9 克。诸药用白酒1000 毫升浸泡10 天即成。

版权声明:
本文封面图片源于网络。由潍坊至善堂医馆(微信号:weifangzhishantang)推荐发表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!

除非特别注明,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